数据精准 使命必达——气候服务保证珠峰科考成功登顶

  5月4日正午,“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成功登顶,地球之巅建站、冰雪采样、丈量峰顶冰雪厚度,一项项艰巨使命圆满完成。

  “扎西德勒!”“天公作美!”看到从前方传回的登顶画面,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里气氛欢娱。而有这么一些人,他们在喝彩往后,敏捷投入下一阶段的作业——为科考爬山队员回撤供给气候保证。

  他们是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我国气候科学研究院和西藏自治区气候局等单位组成的“西风-季风协同效果及影响分队”(以下简称“分队”),也是承当此次珠峰科考气候保证使命的权威专家团队。

  4日正午12时,登顶前,正在珠峰北坡海拔8830米处架起世界上海拔最高主动气候站的爬山队员,收到了一份珠峰归纳科考专项预告,这份预告聚集各类气候观测数据,凝集前方专家和中央气候台、西藏自治区气候局等后方的专家才智。专报中,珠峰7000米至8000米、8000米至9000米各高度层逐6小时的风向、风速、气温、天空情况预告,珠峰大本营逐12小时预告,以及未来一周的气候趋势预告,一望而知。

  分队队长、我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介绍,这次团队有两个主要使命,一是使用无线电探空体系、激光测风雷达、微波辐射计等高科技设备展开大气笔直勘探;二是依据上述观测仪器得到的实时观测数据,展开极点气候监测与预告,为爬山科考队供给气候保证服务。

  5月4日,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科考队员在收集冰雪样品。新华社特约记者 索朗多吉摄

  依据组织,团队每天8时和20时,在珠峰大本营使用无线电探空体系,勘探地表到2万米高空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改变。从5月2日开端,又增加了2时和14时两个时次的加密探空观测,以最大极限把握珠峰实时气候条件改变,为珠峰冲顶和建站作业供给最新、最近的气候材料。

  我国气候科学研究院还在大本营测试了自主研制和拼装的超低温主动气候站,架起了国产微波辐射计展开接连大气笔直温度和湿度观测,展开国产探空仪同球观测实验,可为珠峰区域科学研究作业及国产气候仪器研制改善供给有力支撑。

  分队成员、西藏自治区气候台副台长代华光介绍,影响珠峰冲顶“窗口期”的气候要素,主要为海拔6000米至9000米不同高度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其间,风对冲顶的影响较大。“今天上午,珠峰8000米以上的风速较小,有利于冲顶。”代华光表明,自抵达珠峰大本营以来,分队已为科考团队供给9期专项预告。

  其实,这不是代华光第一次参加珠峰冲顶气候保证使命。2020年,他就以首席预告员的身份,参加了珠峰高程丈量的气候服务作业。

  他快乐地说:“这次气候分外‘给力’,再加上有科考数据作支撑,保证使命要比前次轻松许多。”“相对轻松”背面,是珠峰大本营探空观测和珠峰各高度层气候观测数据的支撑,以及国家气候中心专门研制的三维插值预告产品,后者包括了海拔6000米、7000米、8000米、9000米高度的风速、气温、降水等要素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