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意农业评论丨5000万人次:是流量更是机会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我们共同见证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当超过5000万人次在短短几个月内畅游陇原的美丽乡村,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怎样的一股力量,让甘肃乡村旅游如此火爆?这5000万人次,不仅是流量的爆发,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机会。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休闲方式,更为甘肃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们正真看到了乡村文化的觉醒,看到了生态资源的价值被重新认识,更看到了农民朋友们脸上的笑容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是《创意农业学》作者、中国创意农业优美乡村对话主持人章继刚(以下简称主持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创意农业网网友(以下简称创意农业网),与我们一同深入探讨陇原乡村旅游的魅力,以及它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创意农业网:甘肃乡村旅游的崛起,得益于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渴望逃离喧嚣,回归自然。政府的全力支持和资产金额的投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甘肃全力推进“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落实《关于以“八个一”文化品牌为抓手全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紧盯各项目标任务,逐月、逐季调度落实。在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加大文化植入,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推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落实15条“硬核”措施全力支持敦煌研究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甘肃省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规划,加快推进大地湾遗址、大堡子山遗址和锁阳城遗址三大考古公园项目。召开全省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启动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持续推进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全方面实施河西走廊国家文化遗产线路保护利用行动计划。尤其是在“走出去”方面,在北京举办“让世界看见河西走廊”甘肃推介会,在香港、澳门举办甘肃文旅专场推介会,先后赴南京、镇江、西安开展甘肃研学旅行专题推介,吸引青少年走进甘肃、研学甘肃、行读甘肃。“请进来”方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共同举办第二届“甘肃对话”丝绸之路可持续旅游研讨交流会;举办全省康养旅游资源对接大会,邀请国内20个省(区、市)约160家康养旅游机构、重点旅行商代表走进陇东南四市,开发全省康养旅游服务产品;主动对接文化和旅游部,邀请39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44名旅游办事处主任来甘肃开展考察研学;邀请新东方集团负责研学旅游的管理者团队(近400人),来甘开展研学旅游考察。

  创意农业网:甘肃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通过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乡村民居、民风民俗、历史村镇等特色资源,以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模式为引领,全力打造乡村旅游。这些模式各有特点,既有传统的景区观光游,也有结合农业、文化、科技等多产业的综合性乡村旅游。

  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资源:甘肃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的自然生态、乡村民居、民风民俗、历史村镇等特色资源,通过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通道景观型、产业依托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模式,全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产品。

  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产品和模式:甘肃乡村旅游注重旅游服务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推出了包括农家乐、民宿、农事体验、文化研学、生态旅游等在内的多种旅游服务产品,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独特的文化体验:甘肃乡村旅游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感觉到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和民俗风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甘肃省在乡村旅游的营销推广上下了大力气。通过邀请“东方甄选”“房谋杜断”等知名媒体和网红开展专题文化营销,策划举办网红创意大会、“把甘肃唱给你听”等新媒体专题推广活动,甘肃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甘肃省还通过举办“我和四季有个约会”等专题推介活动,逐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根据《“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文旅厅专场实录》发布的数据,从今年初开始,甘肃省借助敦煌大姐、暖心瓜州、甘肃社火、陇南诗会等系列热点事件和活动宣传,特别是3月初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为全省文旅发展开了个好头。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统筹调度,整合全省之力,助推甘肃文旅市场整体“热辣滚烫”。3月1日至“五一”黄金周结束,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1338万人次、旅游花费76.9亿元。全网总点击播放量达366.6亿次,点赞量33.97亿次,互动评论量24.8亿次。天水麻辣烫带动了全省旅游市场迅速增长。1-4月,全省接待游客1.04亿人次,初步测算游客旅游花费7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和52.3%。

  “五一”假日之前,兰州、天水、临夏、武威、嘉峪关等地都策划举办各类大合唱活动。各地新增一批驻场演艺,沉浸式、快闪式歌舞活动层出不穷,助推今年“五一”假日在去年较高基数基础上,又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各地共接待游客2510万人次、旅游花费150.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3.7%和38%。全省7个5A级旅游景区及敦煌莫高窟共接待游客85.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近10万人次,同比增长12.5%。经过我们精心借势造势,加大宣传,甘肃文旅市场提前2个月进入旺季。

  创意农业网:甘肃省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策略。首先,加强了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注重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水平。其次,加大了对乡村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了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还注重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产品和项目。今年甘肃投入省级旅游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发展乡村旅游,计划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50个,实施乡村旅游项目13个。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举行2023年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暨乡村度假游产品发布活动,发布2023年度《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推出100条乡村度假游精品线路产品。策划“诗意甘肃·丝路长风三千里”文旅诗会系列活动,第一站“陇原春晓”陇南诗会在文县碧口油菜花海举行,助推乡村旅游发展。1—4月,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31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7.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和16.22%。平凉市崆峒区上杨乡入选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甘肃强化整合营销推广,策划举办网红创意大会、“把甘肃唱给你听”等新媒体专题推广活动19场次,网络传播曝光量达到34.6亿次。举办“我和四季有个约会”等专题推介55场次。连续策划推出鸣沙山万人星空音乐会、洛克之路自驾游等一系列创意产品,推动甘肃在全国迅速出圈。甘肃全力发展旅游演艺,助推市场繁荣,邀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创排的音乐剧《飞天》在敦煌进行驻场演出;组织省歌舞剧院舞剧《飞将李广》在兰州音乐厅驻场演出。今年,各地新增一大批演艺项目。《天水千古秀》《麦积圣歌》《一画开天》《回味天水》四台节目先后在天水开演。临夏州推出沉浸式演出《临夏花开五千年》,定西推出大型水幕实景剧《再现貂蝉》,嘉峪关推出长城史诗剧《天下雄关》等等。这些文旅演出项目,带动甘肃实现了文化传承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的双促进、双丰收。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推出文化旅游演艺项目30个,演出975场,接待游客45.18万人次,票房收入3165万元。

  创意农业网:甘肃乡村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文旅厅专场实录》发布的数据,甘肃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建立招商产业链条、签约落地项目等责任清单,健全文旅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投融资平台机制。2023年,全省文旅部门开展招商420场次,累计签约项目141个、金额383.4亿元,其中,洽谈引进500强5家,全省文旅项目开工率51.7%。招商工作受到了省“三抓三促”办公室的通报表扬。同时,强化金融赋能文旅,组织召开政银企工作座谈会,两批推送文旅重点企业420多家,协调招商银行兰州分行、甘肃银行等为文旅企业授信200多亿元,银行为文旅企业贷款额度占到别的行业的17%以上。2023年,编制文旅康养“十百千万”示范创建行动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建议书,审核入库文旅部项目库72个,协调筹措资金奖补优质项目和文旅产业品牌创建,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石佛沟生态旅游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实施文旅项目609个,实际完成投资152.2亿元。同时,大力开展文旅康养产业行动,实施重点文旅康养融合项目295个,培育文旅康养骨干企业152家,聚力打造产业集群。深化融合培育品牌,出台推进文旅深层次地融合、释放旅游消费潜力、金融支持文旅发展等系列政策措施,围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创建,入选国家级品牌10余项,酒泉、张掖、天水等旅游城市榜上有名。聚焦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建设项目,入选国家级“十四五”储备库项目11个、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27.9亿元。包抓重点文旅企业130户,培育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3家,实现营业收入170.97亿元,同期增长38.88%。2023年省文旅厅荣获全省包抓联工作先进单位。组织并且开展“十城联动”消费等系列活动400余项,组团参加中国义乌商品博览会等活动,取得4金11银7铜的好成绩,省文旅厅荣获最佳组织奖、最佳展示奖等殊荣,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全省文旅行业谋划实施文旅项目462个,实际完成投资16.08亿元。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67场次,签约项目25个、资金27.9亿元,开工率56%。通过举办全省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培训班、“甘肃麻辣烫及特色美食大PK”暨“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展销”活动,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

  创意农业网:我对甘肃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相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甘肃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发展前途。建议甘肃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谋布局、做文章,一是推动瓜州锁阳城遗址保护等一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项目,推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二是瞄准江浙沪、对接陕青宁,联动市州和兰州新区策划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利用文博会等平台举办甘肃文化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活动。三是深入推动文旅与教育、农业、体育等领域跨界融合发展,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四是联合推进西北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五是启动全省文旅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做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多措并举抓链条。六是全面改善现有乡村旅游示范县、样板村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供水供电、污水处理、信息网络等旅游基础设施,逐步的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将更多的分散农家乐按照星级宾馆、等级民宿管理服务模式,推动集群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切实改善乡村旅游住宿环境。七是丰富产品,加快发展乡村度假康养旅游。围绕客源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服务产品质量,推进乡村旅游由观光休闲为主向度假康养为主转变,将非遗展演、惠民演出集中到乡村旅游聚集区,支持乡村旅游点运用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体验型、沉浸式旅游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的参与性、娱乐性的乡村旅游服务产品。八是创新业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田园农业、乡村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多元融合,发展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提升乡村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带动乡村旅游商品销售,实现乡村旅游消费提档升级,让更多群众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九是培育打造文化体验、自驾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文旅康养、酒店民宿等六条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基础、丰富业态、培育产品,推动文旅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切实为甘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作出文旅应有的贡献。

  当甘肃省的乡村旅游在今年1-4月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00万人次时,这不单单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一次乡村旅游发展的流量浪潮。这一数字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发展机遇,是乡村振兴的宝贵机会。

  5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直接推动了甘肃省乡村旅游业的繁荣。大量的游客涌入,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还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交通等,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流量的增加,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也是乡村振兴的宝贵机会。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慢慢的变多的乡村被挖掘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不仅为乡村带来了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乡村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乡村旅游,乡村的民间传统文化、历史遗产和自然风光得到更优秀的保护和利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5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还为甘肃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甘肃省的乡村旅游市场将逐步扩大,吸引更加多的投资和资源进入。这将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和品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

  5000万人次的游客流量是甘肃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流量浪潮,我们该珍惜这一机遇,逐步加强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层次地融合和协同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确保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

  2024博鳌国际创意农业学术季丨《中国创意农业学术报告》第一卷:全球创意农业评论章继刚:5000万人次:是流量更是机会

  (本文为《创意农业学》延伸阅读版《全球创意农业连线·全球名村访》系列作品)

  延伸阅读:章继刚总主编:《全国创意农业精品教材暨乡村振兴丛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权威部门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省文旅厅专场实录(文+图)》(每日甘肃网)

  《近悦远来,陇原乡村绽放“美丽经济”——甘肃夏季乡村旅游一线见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郎兵兵崔嘉琪)

  《甘肃文旅苦练“内功”: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中国新闻网 戴文昌)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文旅融合最根本的是文化深度挖掘和旅游产业链深度植入》(新华网 石海平)

  [2]刘悦笛.中国人的生活美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宗白华.美学的散步·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6]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发展研究报告[N]四川农村日报2017-8-23(5).

  [8] 参加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N]寿光日报2023-03-10.

  [9] 乡贤 乡土 乡愁: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N]光明日报2017-11-30.

  [11] 孟凡行.市民下乡是“自救”,不是“救他”[N]重庆日报2023-04-07(1).

  [13]赋能乡村振兴 美术大有可为[N]大河美术报2022-4-15(2).

  [14] 我校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N]江西师大报2022-3-30(1).

  [15] 张光俊.艺术为伴,让乡村更美好[N]光明日报2022-10-30(9).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