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韩国研究出来的有效载荷包括微波遥控应用用的方式和我们都不太一样。
张德海:韩国的卫星在微波一期的卫星计划明年一月份发射,那个微波仪器也是我们做的。他们的科学卫星二号第一次上微波辐射计,那个就是我们室做的。
张德海:我们就是做的韩国这个,现在来讲也是我们的祖国第一次作为有效载荷的出口。
中国航天新闻网记者黄希:嫦娥一号卫星这边的工作结束之后接下来会扩展到哪些卫星上?
张德海:我们做的比较多,在微波遥感这块做得比较广,而且我们目前承担的项目包括海洋二号,它上面有几件设备也是我们来做的。
另外还有风云三号也是我们研究室承担的工作,能够说是我们的祖国微波辐射频率最高的辐射计。其他的还有一些技术储备的工作,包括综合辐射计、测绘雷达等等,我们也争取为其它型号做工作,如果这样一些方面有要求我们也做一些技术储备,争取上一些其它型号,像风云四号等等。
中国航天新闻网记者黄希:我国的微波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国际上与美国相比我们跟他们的距离还有多少?
张德海:应该说跟美国还是有一些差距,他们发展比较早,国防卫星、民用遥感等等能达到实用阶段,我们的祖国还是实验阶段,以后陆续发射应用型的卫星,包括将来的风云三号和海洋二号,将逐渐进入应用的系列。
主持人:经过嫦娥一号卫星发射这么大一个事件,我们都知道其实在嫦娥一号每个部分的研究人员看到嫦娥一号升天的一瞬间非常紧张,我们以前采访火箭总设计师说虽然任务结束了,但是回想那一段时间的经历心里面非常多的感慨。我们很好奇,在您这样的领域研究到现在,整个嫦娥一号算是正常运行了,您的心情是如何的?在期间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张德海: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毕竟发射成功,但我们的任务还有非常长,比如将来的探测。我们这台设备将来还要运行一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数据下来之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当然这里面研制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很多问题,要真是说印象感人的说不好。研制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的精神和大家克服困难的劲头,可以说确实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还有很多东西要说,将来我们会慢慢总结。
主持人:张主任很年轻,包括我们以前采访的很多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都很年轻,孙家栋孙总算是比较老的一代人五六十年代的人,在这样一些领导的带领下,这么年轻的设计师有没有受到一些感染?
张德海:那当然,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确实给我们树立很多的榜样。我们实验室姜院士是我们实验室的创始人,他的很多作风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他现在年龄比较大,70多岁了,但始终工作在第一线,而且也经常加班加点地工作,所以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也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大的动力。我们年轻人这么年轻不去努力工作,确实有点对不起他们。
主持人:接触那么多的航天人,每次都让我非常感动,上次讲到孙家栋和栾杰在嫦娥一号升天的一瞬间哭了,他们也参加过两弹一星的研制。
张德海:探月工程还是很重要的,属于我们的祖国的第三个里程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步步走过来非常重要。
张德海:肯定支持了,假如没有家庭的支持工作就无法干。家里面的事情比较多,孩子今年七岁,包括从上幼儿园到上学事情比较多,而且我这边的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晚上需要通宵做实验,没有家庭支持工作根本没办法开展,心里觉得对不起家里。
中国航天新闻网记者黄希:中科院的小孩很为自己的父母亲参与一些重大工程而感到骄傲。
主持人:今天张主任比较严谨,体现了一个技术人员的科学态度,给网友解答了很多疑问,包括我们的卫星为什么45分钟失踪,包括有效载荷是怎样的,张主任虽然用比较专业的语句,但是网友还是能获得浅显易懂的答案,感谢张主任来到我们的现场,也感谢《中国航天报》、中国航天新闻网记者黄希来到现场。希望一年之中有什么新消息的时候张主任能再来到我们的现场,今天很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张主任,谢谢黄希,再见!